提了句陆金所差点被误认传销?这些年P2P背了多少黑锅

最近跟一位好基友,吃饭侃大山,聊到投资方面时,基友说他家一直是买的银行理财产品,4~5个点年化利率。

当时一看,本来想拯救下这位基友,免遭银行收割,于是就势提起了P2P,毕竟投条君除了炒房、炒股,在P2P上也还是小有成就。当时刚没说几句,基友的反应就不对了,就差说出投条君在给他搞传销了。

虽然没有说破,但是吓得老司机当场懵逼,赶紧转移话题,就怕失去一位好基友了。其实也就提了买银行理财,不如放陆金所而已。

从那天起,投条君也是下定决心,从此不再给没有投资过P2P的亲戚朋友主动提起P2P,要不真的要被扣上传销的大帽子了......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觉得P2P是传销呢?尤其是之前只买银行理财、余额宝的保守投资者。

投条君也是仔细思考了下背后的原因......

01、P2P背了不少黑锅

泛亚430亿,钱宝近500亿的庞氏骗局,云联惠400亿线上消费返利骗局,善林近百亿的线下理财骗局,至今仍然如雷贯耳。而这一切,不少投资者都认为这些都是P2P平台,于是再也不敢碰P2P,认定P2P就是传销或者庞氏骗局。

其实都是误会了,P2P这锅背的挺冤。P2P本来是定位为借款人和投资人之间的线上中介,跟庞氏骗局和消费返利骗局没有半毛钱关系,比较类似的是,随着互联网发展,现在都是线上进行投资,大家误以为在网络上投资的理财产品都是P2P。

02、P2P本身鱼龙混杂

P2P如果不背那些锅,那么P2P是不是就会被大家认为安全,其实不然。

一个新行业的诞生,必然会经历野蛮发展的阶段,所以之前不少老赖,借着P2P平台的名义,搞假标,搞自融,卷款跑路,坑了不少投资人的钱。

据统计,2015年,P2P行业最火的时候,有将近4000~5000家平台,目前仅剩下不到2000家平台了,随着后续监管的不断加持,预计最终能拿到P2P牌照的,估计仅剩三四百家。

这个不稳定的阶段,仍然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不过总体来看,已经相对于过去提升了一个安全等级,逐渐进入了成熟期。

另外,不断地有小平台爆雷,这也是大家认为P2P不安全的另1个重要因素。不少头部大平台,例如安全性堪比小银行的陆金所、宜人贷等,也是因此被拖了后腿。

03、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异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投资上方面,道理也是类似,一个炒过股、炒过币的人,如果他再去投点P2P,会觉得是小菜一碟,甚至觉得食之无味。然而1个之前只相信马爸爸存余额宝,只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去投资P2P,那将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鸿沟,即便是投资背景强大的陆金所。

这就是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异。

04、对风险认识的误区

有些人提P2P色变,其实还有1个重要原因,是存在对P2P风险认识的误区。他们认为,P2P平台跑路了,本金就全无,炒个股,即使再跌,至少还剩个渣渣,只要耐心等待还有翻盘的那1天。

存在这种认识误区,那是因为投资没有用上任何技巧。稍有投资P2P经验的人,一般都会知道,不能把鸡蛋全都放在1个篮子里面。

举个极端点的栗子,

如果投资P2P,投头部的前10大平台,每个10%的仓位,那么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平均每个平台的收益率10%,那么你每年赚到这10%的概率可以达到99%,1%概率出现极端情况,其中1个平台雷了,且一分钱拿不回,那么也就是一年不赚钱,也不会亏本。

那么跟银行理财的区别就是,

P2P:99%的概率赚10%,1%概率不赚

银行理财:99.9%概率赚4%,(0.1%是因为目前银行理财也去刚兑了)

05、结语

毋庸置疑,P2P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也不能跟传销、庞氏骗局等一概而论。

投条君认为,如果严选平台+投资技巧,它的安全性是介于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之间,兼顾流动性和收益。

可以作为整体资产配置中的动态蓄水池,在房产和股市等其它有机会的时候,就转移过去,没机会的时候就回流,灵活配置。

作者:投条君;微信公众号:互金智投;个人微信号:toutiao518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提了句陆金所差点被误认传销?这些年P2P背了多少黑锅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