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初步判断平台标的是真是假

今天,我们来抽丝剥茧地去分析各大网贷平台上的投资标的。      打开一个平台官网,总是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投资项目,什么「彩虹计划」、「优选计划」、「散标投资」等等,除了看看预期年化收益率以外,拿到项目我们还应该看些什么?      「散标投资」类      这是最常见的投资产品,也是 P2P 最经典的模式。说白了,就是投资人和借款人一一对应嘛,而这类借款项目又可以大致分为信用类和抵押类两种。顾名思义,信用类借款就是平台对借款人做个人信用评估,从而确定借给他多少钱,而抵押类则是借款的同时要留下抵押物,一般是房子和车子,如果借款项目出现坏账,那么借款人就拿抵押物来抵债了。      根据去年824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你要关心项目中以下一些信息:借款人基本信息、融资项目基本信息、风险评估及可能产生的风险结果、已撮合未到期融资项目资金运用情况等有关信息。      这些信息怎么找?我们来用图说话。下图是一个车辆抵押贷款项目的信息披露。   

  此外,有些平台还会上传借款人的部分证件的复印件。有了这些基础信息,我们可以做很多判断。根据图文信息,可以仔细比对这些信息有没有相互矛盾,以及相关证件传图是否粗制滥造。就这么一比,很多骗子平台就被「一招毙命」,      细心的你可能发现,这些信息并不是完全披露的。没错,根据信息披露的规则,鉴于对借款人身份信息的保护,部分信息平台做了脱敏处理。不过,也有平台会「利用」保护借款人信息这一点,实则行「自融」之实。打个比方,平台造假了借款人的信息,另开立一个银行账户,投资人的钱就轻而易举流入到了平台的另一个账户里。      如何规避这种风险?多观察一些平台发的投资标的。如果你幸运的发现该平台的多个标的都是同一个的借款人,那么恭喜你发现了「新大陆」:该平台可能在伪造借款项目或者拆标。      假设是伪造借款项目,平台由于没有那么多虚假借款人信息,就会一个信息反复使用。还有可能是平台在拆标,即同一个借款项目拆成几个项目。为什么要这么干?借款项目额度过大不容易满标,拆成几个还显得平台发标多,最重要的,大额标的是违反网络借贷规范的。      多大额叫「大额标的」?按照824新规,个人在同一平台上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20万人民币,而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则不能超过100万。如果平台单个项目募资额远远超过这个上限,那么这个平台就是在刀尖上起舞了。说个题外话,这项规定让那些做大标融资的平台痛苦不堪,以发大标著称的红岭创投就在艰难转型中。      「一揽子标的」类      现在各大平台或多或少推出了各种计划、各种定存宝等等,打开项目一看,具体借钱给谁平台并没有披露,而是说投资对象是平台风控筛选出的一些优质债权组成的债权包,美其名曰帮你筛选,懒人理财。这就好比去饭馆吃饭点个套餐,什么鸡鸭鱼肉都来一点,保你不亏就行了。      以下是某平台「月月涨」项目的产品属性和债权明细。    产品属性    债权明细      这类产品披露的信息更加模糊,产品属性中并没有一一列出其中的债权,你在债权明细中或许可以查出资金的具体流向,或许查不出。这种模式合规吗?新规中并没有解释这种多个投资人对多个借款人的多对多模式,但这种模式潜在风险是存在资金池。      对投资人而言,这类产品的魅力在于不用费神去甄别一个个借款项目,真正实现「躺着理财」。但这种便利以投资人的「知情权」为代价,不知道钱去了哪,也不知道钱被如何划分。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不管是何种投资项目,该项目的「投资记录」、「已购记录」等可以直接反映投资活跃度。显然,平台项目平均满标时间越短,该平台上投资人活跃度越高,平台越是良性发展。一般而言「好标难求」,大部分情况下平台发布一个新标都当天满标,最不济的两天内也该满标了,如果一直没人愿意投资这个平台的借款标的,我只能用一个大写的「呵呵」来表达此刻的心情了。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怎样初步判断平台标的是真是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