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稻草”没了!监管围剿智能存款背后的逻辑

智能存款,既能兼顾高利率和高流动性,门槛低,又还是银行存款,安全性有保障,如此“完美”的产品是如何做到的呢?火了不到半年就突然被监管清理,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01

智能存款—民营银行夹缝求生的希望

近两年很多朋友抱怨理财的烦恼。

存款上不能买房安居,下不能水果自由,中间出行有地铁不堵车,需要时滴滴补充,买车是沾了屁股就贬值,不是特刚需,所以能拖就拖。

工资到手交完房租虽还有点剩余,但理财产品不保本,炒股投基金又没有精力跟盘,投资P2P小心脏承受不起,余额宝2.5%的年化收益着实鸡肋,又不甘心放在银行屯灰。

纠结呀!愁呀!

但是在2018年末,一种名叫智能存款的产品突然备受市场追捧,就是因为完美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智能存款收益率一般在4%左右,最高可达4.8%,远远高于传统银行一年期存款约1.95%的利率。而且可以零存活,门槛低,属于银行存款,安全性有保障。

Perfect !

另外4%的成本对于财大气粗的四大行来说有点小贵,不是很看得上。

但对于线下既没有网点密布,线上又没有流量优势的民营银行来说,这可是解决拉存款大难的求生”救命稻草“!

再说民营银行的贷款多是高息小额贷,成本高点不妨,贷款利率还是能够覆盖的。

有得赚,自然就使劲上。

(来源:南方都市报)

如此“多赢”的产品,投资者和民营银行,一个郎有情,一个妾有意,智能存款一时间是火爆到需要抢购。

可惜好景不常在,凡是人气高的产品,都避免不了被监管的命运。

监管层闻声而至。在今年5月初召开会议,要求清理停办产品属性为“根据客户活期存款账户日均余额、参考定期存款利率、设置分档利率的活期类存款创新产品”。紧接着,5月17日银保监发[2019]23号文,明确要求整顿“结构性存款不真实,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的行为。

一句话,叫停智能存款。

剩下的就只能通过玩限额限购,再度变幻马甲做一下无意义的挣扎了。

02

为什么会如此完美?

智能存款因何有如此魅力,让投资者和民营银行都这么青睐?

智能存款,本质上属于银行存款,50块钱起步。和我们以往接触的存款方式区别在于计息方式。

一种是分段阶梯式计息,如蓝海银行的“蓝惠盈”,不足7天利率为0.35%,存满7天利率为1.755%,存满3个月利率为1.65%,存满半年利率为1.95%,存满1年利率为2.25%,存满2年利率为3.15%,存满3年利率为4.125%,存满5年利率可达4.875%。

另外一种是固定利率,比如百信银行的“智惠存”,约定五年期的存款利率固定不变。如果客户选择持有到期,银行将按照存入时五年定期存款利率支付收益,如果提前支取可按照五年定期打折获得收益率,但也比传统活期要高。

随时支取,存款时间越长、利率越高是智能存款的优势。能够做到这的关键是期限错配,引入了一个第三方建立了个资金池,把定期存款活期化。

比如说我有个年利率4.8%的五年定期智能存款要提前取出来,取款时就只能得到本金加4.5%的利息。过程相当于我把这份存款通过利率打折转让给第三方机构。这样既不影响银行的资产端,又能够得到高于传统活期的利率。第三方机够既可以持有到期,也可以再次转让。

咦!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

对,就是网贷平台的自动投标套路,本质上是定期项目的多次转让,高利率也要多人共享。

03

发展太快,叫停最简单直接

看似完美的金融创新,背后不过是“旧瓶装新酒”。

不过多赢局面下,最致命的是对流动性的考验。

民营银行利用智能贷款这种方式进行高利率吸收存款,必然放款利率也高,风险同样也大。

智能存款的优势在于支取灵活,产品市场火爆,规模也在急剧膨胀。如果一遇短时间的大规模支取,本身就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弱的民营银行如果不能迅速找到提供资金的机构支援,挤兑危机的传染性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智能存款的火爆会引发低利率银行的资金大量外逃,吸储大战不光动了四大行的奶酪,还大幅度提高整体市场利率水平,是央妈所不愿看到的。

看似多方受益的智能存款,一旦放开,表面风平浪静,背后越积越大的可是系统风险,很有可能成为“巴尔干导火索。”

小规模玩玩还可以的,如此小宇宙爆发让央妈都会觉得猝不及防,监管有心无力。叫停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财兔君提醒大家,要是实在对智能存款超4%的利率动心,同一家银行不要超过50万,你懂得!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救命稻草”没了!监管围剿智能存款背后的逻辑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