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没那么难受了。就是还有点飘浮着的感觉。嘴里没味道,吃啥都不香。
花花,之前写过线下,前5大牌的保险公司重疾险产品。
可有些读者朋友,就喜欢找线下的代理人买保险,怎么办呢?
花花,从线下销售的保险公司里,再选了10家知名度比较高、大牌点的保险公司。
中国人保、泰康人寿、新华保险、招商信诺、中信保诚、阳光保险、大都会、全球同方、富德生命、工银安盛.
要再往后排,即便是线下卖,这些保险公司知名度,品牌度,门店,估计也和线上保险公司差不多。
那么,这些知名度高、品牌大点的保险公司,在售的热点产品:

产品类型不外乎:重疾+寿险捆绑;返还型重疾(重疾+身故+返还);分红型终身寿险+重疾险。
只不过,这排在10个队列里的保险公司,返还型重疾险,产品设计大多数都更坑一点:
80岁返还保费,合同结束。80岁以后,怎么办?医疗险这种时候都无法续保了,只能靠重疾险。纯粹是让那些:已经有保险意识,买了保险的人,80岁之后也裸奔。
所以,这类险是花花最不主张买的。保险公司赚钱远胜于给保障。
那么,从这10家保险公司产品看:线下销售的产品,有没有在趋向好转?
我们在统计前5大牌保险公司重疾产品时,只有华夏一家部分重疾险产品,有中症赔付;今天统计的排在后面10位的保险公司,其中5家都有。
之前,花花统计前5大保险公司重疾险产品时,说产品贵,不划算,就老被线下代理人吐槽:说,不看条款的价格比较,就是瞎扯。
统计了重疾赔付病种/次数、中症赔付病种/次数、轻症赔付病种/次数。以及各自赔付比例。
a 我国重疾险都有强制规定,25种必保的高发重疾。这25种重疾就能覆盖95%的理赔率。
所以,你说同样单次赔付的重疾险,价格贵出很多的产品,条款会有会多么的优秀;
b 按照现下:重疾险,保障:重疾、中症、轻症,基本是标配了。
这连中症也没得赔,还怎么以“贵”的名号,拿“条款”说事嘛。
但好在嘛:现在也有很多线下销售的保险产品,也开始有中症赔付了。
为了维持住“价格”,几乎所有的线下保险公司产品,还不敢打破“重疾+寿险捆绑”一环。
是已经有保险公司,开始把捆绑的寿险,设计成:赔付保费,或者现金价值与保费交大者。
那就是,不带身故责任的终身重疾险,没得重疾身故,几十年后也有一大笔钱,可以拿回来。
这笔钱,很多时候都与保费持平,部分时候还能高于保费。
那就是重疾险的现金价值(详细内容,可看往期文章:重疾险里的这笔钱,可以光明正大拿!)
其实是想说:重疾险,带身故责任赔保费;与重疾险,不带身故责任。
因,很多不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假如30岁投保)过60岁,现金价值就几乎要等于保费。
所以,带身故责任(只赔保费)的重疾险,与不带身故责任重疾险,价格相差不会很大。

如果线下买保险,买到了这两款,是很不错的。非要买线下的产品,花花也建议去买这两款。
健康随e保,和健康随e保成人版,后者只是加了个成人版,但其实两款产品针对的人群是一样的。
我看了他们的具体条款:都是关爱e生条款,前者是H款,后者是J款。
只有重疾赔付病种,不同;一个是60种和100种;轻症一个赔付25种轻症、一个赔付50种。身故赔付条件也一样:都是赔付现金价值与保费的较大者。
所以,现在的保险界:千万以价格来定,保险的“奔驰、宝马”。没有价格的“奔驰、宝马”,只有产品和保障内容的“奔驰、宝马”。
同等保额、同等保障内容(重疾、中症、轻症、身故),同样保障期限与缴费期限,都要比一比。
扫一扫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