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过网贷行业的低谷时期?

6月份行业的问题平台共有63家,全国统计在运营的平台也就1900家左右。

今年雷的平台中,如果把平台进行如下分类:

待收在100亿以上的划为一线平台;

待收在30-100亿的划为二线平台;

待收在10-30亿的划为三线平台;

待收在1-10亿的划为四线平台;

待收在1亿一下的划为五线平台。

雷潮则主要集中在二线和三线平台之间,尚未对一线平台造成影响

包括多多理财、投融家、牛板金这种玩自融的;图腾贷、道口贷这类正经做业务但逾期的,基本待还余额都在10亿以上。

雷潮汹涌,我们还有谁是可信的?

相信自媒体大V?

自媒体也不是神,今年的雷潮中,不少自媒体推荐的平台都中招了,所以盲目崇拜,迟早也得踩雷。

相信国资?上市?风投背景?

国资系拉拉财富,上市系投融家,风投系牛板金,哪个不照样暴雷?

话说近期我观察到各家平台基本都出现了资金负流出的现象,甚至个别活期平台开始限制每日提现额度了。

面临目前的大雷潮,接下来行业遭到集体性挤兑将是大概率事件。

活期尤其怕挤兑,所以我建议现在活期类平台谨慎为妙,接下来大量活期平台可能还会有一波限制提现的操作。

随着雷潮的到来,人心惶惶,现在行业还滋生出一个很差的现象,就是部分人把抹黑平台做成了一个产业链,来赚取各种费用。

比如前段时间被曝光,业内名声极差的网贷巴士光头从,像很多瑕疵平台收取“保护费”,不交就制造各种舆论将其黑倒,再去赚维权投资人的钱,简直是饮毛茹血。

这些不稳定因素,更加加剧了互金行业的风险。

那么我们该彻底远离互金这个行业了吗?

我认为还有选择的机会。

引用王小波的一句话:“人的一切痛苦,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这句话用到网贷行业更为有效。

一家平台如果真的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能不给投资人兜底吗?逾期≈死,他们会不清楚?

有实力的合规平台担心挤兑吗?还真不怎么怕。

因为面临挤兑,网贷平台只需要把贷款规模相应缩紧即可,并不会造成资产逾期率增加,更没有跑路的说法。

唯一的风险在于,由于平台遭到挤兑,到期的资金大批量流出,而又没有新的资金流入,那么长期来看就断了撮合成交量,没了营业收入就没了利润,最后导致平台无力运营而清盘。

当平台最终撑不住宣布清盘时,尚未到期的借款人很多也会变成老赖,再也不还款了。

因此这时考验的还是平台的兜底能力,唯有自身有强大的弹药储备,才能在这场互金战争中存活!

那么什么才算有兜底能力?

我认为,做能力范围内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有兜底能力。

比如A上市公司,净资产有100个亿,旗下开了一家P2P公司,平台累计的投资人待收余额为10亿,那么即使P2P平台的放款新增一半坏账,A公司兜得住么?答案是当然。

B民营企业,净资产是1个亿,旗下的P2P公司待收余额也高达10个亿,那么如果P2P平台突增了20%的坏账,B公司兜得住么?答案是肯定兜不住。

所以核心就一点,杠杆。

杠杆控制的越低,平台兜底实力越强,越能安然度过这波雷潮。

那么如何量化评价网贷行业的杠杆水平,让我们告别踩雷呢?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家网贷平台有哪些安全垫可以用于兜底。

主要有四层如下:

第一层.合作方的担保

按行业标准来看,通常一家融资担保公司收取的费用在撮合交易额的年化5-20%之间。

如果一家平台的坏账率在7%,那么担保公司对于担保费的收取会超过坏账率2-3个百分点,即10%左右。

但当市场发生极端风险时,假如平台坏账率大幅上升3个百分点,此时担保公司就不赚钱了。

结果担保公司要么让互金平台增加担保费,要么干脆当老赖。

当然有些担保公司甚至是平台的关联方,也就是传说中的自担保,那么这样甚至连第一层安全垫算是没有了。

第二层.平台的净利润

能真正实现稳定盈利的平台,一般风控和运营都做的比较好,而一旦风控出现问题,担保公司兜不住了,平台也可以率先用当年利润去稀释风险。

那么如果利润都不够兜底,有没有第三层安全垫呢?

第三层.平台的净资产

万不得已要处理净资产时,一般平台都是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多以大批量逾期,清盘,或被经侦调查为主,之前的小诸葛清盘时法人就把平台的净资产都拿出来变现,这是危机时万不得已的举措。

平台自己的资产实力不够,还有没有办法补救呢?

第四层.股东的净资产

如果是平台的绝对控制人,大部分平台的股东是会进行兜底的,特别是一些集团性质的企业,资金比较活络,拆东墙补西墙也会尽量保证网贷平台不倒台。

但如果只是平台的小股东或者是财务投资人,那么股东则不可能出来兜底。

因此这取决于平台在股东间的战略重要性。

那么如何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一家平台杠杆?

我有一个粗略的计算方法。

杠杆率=待还余额/兜底实力

杠杆率代表平台最坏情况下能兜底的比例,如果杠杆率低于1,说明平台能全部兜底,杠杆率高于1,风险开始逐步上升。

待还余额可以在平台官网或者三方平台即可查看。

兜底实力则主要有三块:

兜底能力=合作方兜底能力+平台自有资产兜底能力+股东兜底能力

1. 合作方的兜底能力

假设是和三方担保公司合作,根据前面提到的3%的超额担保率计算,可以理解平台合作方的超额兜底能力=3%*总待还余额

2.自有资产兜底能力

优先按净资产计算+平台近一年净利润计算。

鉴于很多平台的运营主体并不愿披露自身的财务报表,因此如果无法获得净资产的数据,也可以按平台实际获得的风投融资金额或者实缴注册资本来计算,一般取三者中的最大者。

而对于不愿意披露净利润数据的平台,统一取0为标准。

3.股东兜底能力

股东分为三种:

挑选三家平台做参考案例:

和信贷

和信贷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17年财报显示净资产为8.8亿元,净利润为4.1亿元,待还余额为82.1亿,因此其杠杆率为:

82.1/(8.8+4.1+82.1*3%)=5.3倍

再举一个前端时间已雷的平台普资金服为例:

普资金服官网最新披露的是2016年的经审计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显示普资金服的净资产为5000万,净利润为-1843万,其实际兜底实力仅为3000万出头,虽然平台未披露待收余额数字,但以100亿的累计成交量而言,显然平台的杠杆率已经远远超过30倍。

杠杆率的对比固然直接,但这里我再引入一个更加形象的指标“坏账调整率”,这个指标=1/杠杆倍数。

坏账调整率即平台所能接受的极限坏账突变率。

意思是我本来坏账是5%,正常运作,坏账率突然提高到15%,平台就兜不住了,那么这增加的10%,就是坏账调整率。

例如:和信贷坏账调整率=1/5.3=18.8%

坏账调整率一旦低于5%,说明平台一有风吹草动就将出现较大的问题,安全性难以保障。

附上一张计算表,大家可以根据这张表,自己去计算平台的坏账调整率来衡量平台风险,表格如下:

据我所知,目前市场上的P2P公司坏账调整率普遍在3%-5%之间,部分草根平台甚至在2%以下,因此大部分平台的抗风险能力是较弱的,大家可以自行计算一下,你选的网贷平台,坏账调整率在多少呢?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如何度过网贷行业的低谷时期?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