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英语: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或者Federal Reserve,非正式称为The Fed)简称美联储,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于1913年成立的。

  联邦储备系统由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联邦储备委员会和12家分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地区性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珍妮特·耶伦为现任美联储最高长官。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利,行使制定货币政策和对美国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等职责。

  它的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并负责实施有关的货币政策。2、对银行机构实行监管,并保护消费者合法的信贷权利。3、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4、向美国政府,公众,金融机构,外国机构等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务。

  利率

  美联储基本上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操控联邦基金利率又称隔夜利率来贯彻货币政策。这是一个银行互相支付过夜借款利息的利率。其交替影响最低贷款利率后者通常高于联邦基金利率大约3个百分点。最低贷款利率是银行向其最好客户提供贷款的利率。

  低利率通过降低借贷成本来刺激经济活性,使顾客和企业采购和建设更加轻松。高利率通过增加借贷成本来放慢经济发展。(详见货币政策)美联储通常每次调整联邦基金利率0.25或0.50个百分点。从2001年初到2003年中,美联储13次降低利率,从6.25%一直到1.00%,以应付不景气。2002年11月,利率被降至1.75,许多利率都低于通货膨胀率。2003年6月25日,联邦基金利率被降至1.00%,自1958年来的最低值,当时的过夜利率平均为0.68%。从2004年6月末开始,美联储开始提升目标利率以回应对过于活跃的经济带来的日益增长的通货膨胀的可能的关心。例如2004年12月,利率随着一系列的微小提升而到了2.25%。

  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 Easing)

  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 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央行收购时,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成功地投入到私有银行体系。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也较长。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

  以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为例,其政策实施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零利率政策

  量化宽松政策的起点,往往都是利率的大幅下降。利率工具失效时,央行才会考虑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来调节经济。从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连续10次降息,隔夜拆借利率由5.25%降至0%到0.25%之间。

  补充流动性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至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期间,美联储以“最后的贷款人”的身份救市。收购一些公司的部分不良资产、推出一系列信贷工具,防止国内外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出现过分严重的流动性短缺。美联储在这一阶段,将补充流动性(其实就是注入货币)的对象,从传统的商业银行扩展到非银行的金融机构。

  主动释放流动性

  2008年到2009年,美联储决定购买3000亿的美元长期国债、收购房利美与房地美发行的大量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这一阶段,美联储开始直接干预市场,直接出资支持陷入困境的公司;直接充当中介,面向市场直接释放流动性。

  引导市场长期利率下降

  2009年,美国的金融机构渐渐稳定,美联储渐渐通过公开的市场操作购买美国长期国债。试图通过这种操作,引导市场降低长期的利率,减轻负债人的利息负担。到这一阶段,美联储渐渐从台前回到幕后,通过量化宽松为社会的经济提供资金.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