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有哪些风险 该如何防范

(网贷天眼讯)银行理财有哪些风险,该如何进行防范? 在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中,银行理财、信托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等设立的各类资管产品种类繁多,而且不同的产品之间多层嵌套,层层加杠杆,金融交叉领域的风险不断积累。在此背景下,由央行牵头、“三会”共同参与制定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统一资管行业的监管框架,消除不同产品、不同监管部门产生的监管套利行为。未来,防范业务风险,进行业务转型是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的必然选择。银行理财作为资产管理行业中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子行业,其业务领域的风险防范是资产管理行业的重中之重,也将对整个金融领域的风险防范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维护银行理财安全稳定的运行,密切监测、有效防范相关风险事件,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升级,对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防范都具有重大意义。

银行理财有哪些风险 该如何防范

银行理财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在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体系中,资产管理机构以专业化、分散化的资产配置手段,将非标准化资产转化为可交易、可计量、可估值的标准化资产,将单个投资标的的风险转化为投资组合的风险,并将组合风险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生命周期相匹配进而实现资产配置。本质上,资产管理行业的良性发展为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换提供支持。然而现实中,刚性兑付的存在导致风险转移中断,使业务风险积累于资产管理机构。在金融去杠杆、强监管环境下,银行理财面临的主要风险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多理财技巧及平台返利,微信关注“天眼P2P管家”

流动性风险

通常来说,银行理财在资产端的平均久期较长,而负债端的平均久期较短,存在资产和负债的久期错配,这种期限错配就可能引致理财业务的流动性风险。总的来看,银行理财业务的流动性风险多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是资产配置中的非流动性资产占比过大,导致兑付客户资金时投资组合内的资产无法及时变现,出现流动性风险;第二是资金来源的结构性失衡,同业理财占比较大,导致在资金紧张时点出现资金接续的困难,从而带来流动性风险。

信用风险

今年4月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摸清风险底数,落实信贷及类信贷资产的分类标准和操作流程,密切监测分析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的生成和迁徙变化情况,并再度将加强信用风险管控放在银行业风险防控的十大重点领域之首。虽然信用风险管理一直是银行机构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传统优势,但在经济尚未回暖的大形势下,一方面有前期尚未充分暴露的信用风险会继续释放;另一方面也有新增业务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

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51万亿元,与2015年年末相比增加2378亿元,增长18.66%;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1.74%,较2015年末上升0.07%。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信用风险也不断在银行体系内积累。故在面对信用风险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就银行理财而言,信用风险主要集中于非标债权投资和债券投资业务,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6年)》数据,剔除国债、地方政府债、央票、政府支持机构债券、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债后,债券及非标债权资产投资的余额占比达到52.56%,另外理财资产配置中还存在规模相对较小但同样存在信用风险的其他投资品种。由上述情况可见,信用风险防控是关系到理财资产投资安全性及收益情况的决定性因素。针对非标债权类资产的信用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严格做好投前审查和投后管理,提升风险的识别能力;针对信用债的发行人也应合理甄别,投资决策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发行人的偿付能力和偿付意愿。

市场风险

囿于合规限制,我国目前银行表内开展股票和商品业务有限,但理财业务投资范围较为灵活,所受限制相对较少,因而更多地参与到各类金融资产的投资,也应更加注意市场风险的防控。目前理财业务涉及的市场风险主要是两方面,第一类是以商品、利率、汇率、衍生品为挂钩产品的结构化理财产品,第二类是投资组合中的债券、股票为标的的资产。

近几年来,银行理财开始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多维度参与权益类投资,既包括通过股票质押式回购、结构化定增、结构化配资等投资以股票为投资标的的类固定收益业务,也包括夹层类、量化对冲类以及FOF、MOM等股权类资产投资业务。无论何种投资模式,鉴于底层投资标的均为股票,资产安全性均受到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自2015年以来,股票市场的波动较大,在投资时如果没有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以及严格的执行策略,则可能给投资组合带来损失。

同时,债券作为理财资产配置最主要的资产类别,也同样需要关注市场风险。自2016年底以来,随着资金面的波动,债券市场的价格也发生了大幅的下调,由国债总指数的变化趋势可见,2016年第四季度至今的持续下跌,已经基本平掉过去两年的涨幅,在这种“过山车”行情下,银行理财更应关注投资标的的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一是人员操作风险。主要是员工的违法、违规或违章操作,或者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素质不匹配岗位职责,因此导致损失的风险。二是流程操作风险。主要是因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有漏洞,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三是系统操作风险。主要是理财业务相关的IT技术系统、设备等发生问题,而影响业务正常运转导致损失的风险。四是外部事件操作风险,主要是因外部人员主观行为或者外部环境客观事件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声誉风险

一方面随着理财业务的发展壮大,各类声誉风险事件也日渐增多,媒体上关于理财产品飞单、理财投资人纠纷、理财信息披露等问题均时有暴露;另一方面信息传播方式被重塑,自媒体、社交圈的兴起,使得声誉风险事件的处理要求更高、处理难度更大。因此银行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防患于未然。目前理财业务声誉风险多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误导销售,包括虚假宣传、销售前未按流程进行风险评估、违规销售等,均属于误导销售的范畴;二是信息披露不透明,主要是对资金投向和理财产品收益的披露上,部分机构存在不明确、不匹配的问题;三是投资者教育不到位,许多投资者仍无法正确认识银行理财、银行存款甚至其他代销产品的区别,风险意识相对淡薄,从而成为声誉风险的重要隐患。

防范理财业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第一,明确组合策略、设定流动性指标,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一是建立并严格执行适当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明确期限结构、资金流入流出的集中度管理;二是建立量化体系,设定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做好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工作,通过设置各类资产限额、资产负债错配缺口限额、资产负债久期缺口限额、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率等指标,将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三是做好流动性应急管理预案,确保有手段能够应对资金面变化、现金流波动等因素造成的特殊情况。

第二,统一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分散投资,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信用风险。理财配置资产时应贯彻穿透底层资产及标的资产的信用审查思路,并在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内,对承担最终还款责任的主体实行限额管理。针对整个投资组合而言,则应注意分散投资,降低投资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项目的集中投放会增加理财部门的经营风险,且容易形成同业机构的非理性竞争。集中度高也带来资金的无效配置和低效产出,融资结构和产业机构脱节失衡。因此,总体策略上应做到行业、区域和企业类型的尽可能分散,减少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降低投资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同时微观上对单一企业或者单一项目进行敞口控制,减少不可预料的风险事件发生时对投资组合整体安全性的影响,提升投资组合的安全边际。

第三,搭建市场风险计量模式,实现限额管理。市场风险的防控主要是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通过模型准确地计量和识别风险因素,二是设定市场风险限额并严格执行。在搭建市场风险的计量模型时,需包括利率风险因素、股票风险因素、汇率风险因素、商品风险因素,以及与上述四类因素相关的期权风险因素、基差风险因素和相关性风险因素,并使用合适的计量方法,建立完善的风险价值计量支持体系。

第四,强化自身管理水平,防范声誉风险。理财业务的投资人培育和“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理念宣导是一项长期工作,当前银行机构防范声誉风险,主要还是需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强化自身管理水平。具体来说,首先是加强销售,避免使用带有误导性、诱惑性和承诺性的销售语言,在销售环节充分向投资人揭示风险,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消减声誉风险的隐患。其次是加强风险排查,查缺补漏,尤其是针对媒体、网站上常见的理财业务问题予以重点排查。最后是强化信息披露体系建设,划清银行与投资人之间的权责利益关系,明确信息披露的范围与要求。在产品发行阶段,针对产品的投资方向、规模及投资标的占比等尽可能予以明确,让投资者在认购时能够充分了解投资风险。

第五,完善管理体系和流程,防范操作风险。建立科学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在前台、中台、后台搭建三级部门的操作风险防线,并在涉及理财业务的总行部门、分支机构均配置相应的操作风险管理资源。合理界定风险等级分类,将各类型风险事件及其可能的损失予以细分、量化,并融入到各项操作风险管理工具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在风险的识别、评估、监察、控制等各个环节做到与业务流程、业务发展程度相匹配。构建操作风险管理文化,让稳健合规经营的理念贯彻到业务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中去,提升全员的操作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文中部分来源于网络媒体,不代表网贷天眼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如何赚取更多的理财收益,你需要一个好方法《《《

银行理财有哪些风险 该如何防范


银行理财有哪些风险 该如何防范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