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揽储的钱都哪去了?是放贷款了吗

银行揽储的钱都哪去了?是放贷款了吗?临近年末的银行揽储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银行本就是大家存款比较多的地方,货币发行了在银行,为什么要进行揽储呢?难道是为了再发放贷款?近期就有不少人就这件事咨询小编,这个认识误区也很常见:“银行把存款的一部分用于交法定准备金,剩余部分用于放贷款”。根子还是出在“实物货币观”和“收支思维”,以及不了解银行会计复式记账。

银行揽储的钱都哪去了?是放贷款了吗

你看,客户把1万元现金存入银行,或者将1万元存款从A银行转账存入B银行,对于收到存款的银行来说,客户存款增加了1万元,但由此也需要增加向中央银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假如法定准备金率为10%,则1万元存款当中,需要拿出1000元给央行“锁起来”,还剩下9000元,银行就可以用于发放贷款了。假如这9000元全部***,且创造出的客户存款全部都留存在本行,则贷款增加9000元,同时新创造出存款9000元。

以上推演,似乎有理,实则大谬!

首先,从会计处理来看,账务无法平衡。一方面,该银行资产端是1000元的法定准备金和9000元贷款;另一方面,负债端是1万元的“初始存款”和9000元新创造的存款。1万元的资产对应1.9万元的负债,显然是记账出问题了。

其次,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假设该银行只有这1万元的“初始存款”,在缴纳100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给央行“锁起来”后,说银行只能据此动用和发放9000元的贷款,这是完全错误的:一是如前文所述,放贷款不会直接动用这9000元的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并不是资产端的一笔存量资金形态转换;二是事实上,该银行可以发放远远超过9000元的贷款,并创造出远远超过9000元的存款。

奥妙究竟在哪里呢?

还是从这笔1万元“初始存款”的记账开始。客户存入1万元后,银行资产端记账增加1万元的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同时负债端记账增加1万元的客户存款,两端保持账务平衡。切记切记,复式记账之所以叫“复式”,就是同一笔业务,借、贷两边都记。这种情况下,只要客户不提现、不转账,这1万元的存款就会始终记录在那儿,不可能被动用,也不可能“拿出其中的1000元去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

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在动用银行资产端记账的1万元的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从中拿出1000元。也就是说,缴纳法准后,银行资产端的1万元拆分成了两个子品种,分别为:1000元的法定准备金存款,以及9000元的超额准备金存款或库存现金。这个动用,与银行负债端那1万元客户存款完全没有关系,更不会导致存款金额减少。

以上内容就是银行揽储的钱都哪去了?是放贷款了吗的相关信息,通过上面的文章可以看出,其实问题出在实物货币观和收支思维上,对于银行揽储的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了。多多了解银行的相关即时资讯,对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或是银行贷款都有好处,更多信息可以在网贷资讯中进行了解。


银行揽储的钱都哪去了?是放贷款了吗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