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定义

在中国物价的普遍上涨即是一种通货膨胀。而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国家中央银行的纸币发行量过于高。因此,应该对物价上涨负责的部门不是发改委,而是中央银行;有效控制物价上涨的手段不是限价,而是把纸币发行量调控到合适的范围。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多余的部分继续在流通中流转,就会造成通货膨胀。[2]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如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或平衡汇率(例如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等原因增发货币。
  通胀可能会造成社会财富转移到富人阶层,但一般情况下的通货膨胀都是国家为了有效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而采取措施无法避免的后果。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温和良性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出现通胀与以下原因也有关联:
  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成本推进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1)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过度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这种通胀一旦开始,还会引起"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分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2)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价格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厂商都试图成为垄断者。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3)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形成的过程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是一样的。
  混合作用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预期和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段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

通货膨胀定义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