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投资最佳路径选择

比特币挖矿机生产商嘉楠耘智都要赴港IPO了。有朋友就问我还要不要跟?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把格局放大些,继续往下延伸。
比特币这类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其实就是区块链。本质上,它不是什么社交平台,也不是什么AI、机器人,而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这个领域,近年来可是个“香饽饽”。
本周二,亚马逊云计算部门宣布和区块链初创公司Kaleido合作。细数一下你会发现,全球五大科技巨头现在全都入局了。
2015年,微软就已启动“Azure 区块链即服务(BaaS)”计划;去年12月,苹果创建了一个使用区块链技术验证时间戳(timestamp)系统;Facebook近日成立新的区块链部门;谷歌也在积极参与这方面的投资。
能让五个科技大佬竞相厮杀的战场,这个领域未来的投资前景到底如何?一起来看看业内“大咖”王川先生怎么说。他是小米联合创始人,曾带领团队先后开发了多看For AppleTV系统、小米盒子、小米电视,现任迅雷董事会主席,对科技领域解读精辟,相信大家定会受益匪浅。
第一、区块链投资领域,一些因为大开大合的投机风格而暴富者,最后也可能因此而全部输光,此所谓盈亏同源也。
九十年代末互联网泡沫时,市场多次大跌又大涨,96年,97年,98年都有过若干次反复。最后一次,也是最大一波的上涨,从98年10月~2000年3月,NASDAQ 从 2100点一路涨到5200点。这会慢慢给市场内的投机者心理上一个极为坚定的信念,不管跌多惨,最后都会弹回来的。
当投机者连续几年的经历,树立强化这种坚定的信念后,真正的熊市开始时,会继续按照老经验,大无畏地加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流动性彻底消失时,几天之内一些数字资产价格就会下跌 50%以上,大多数的数字资产最终可能会下跌 98~99%。许多人靠加杠杆而迅速暴富,在熊市中还重复老的经验,最后必定被钝刀割肉,全部输光。
第二、大部分区块链创业的项目,目前处于所谓的“货物崇拜”阶段,就是创业者不断做一些仪式感的事情追求神似,然后,乞求奇迹自动发生。
物理学家费曼在1974年给加州理工学生的毕业典礼中,提到了 “货物崇拜科学”的概念。
这个故事来自于二战时,南太平洋岛国居民,因为曾经看到美军空运大量物资上岛,于是试图模仿这个仪式,以乞求同样的事情重演。他们造了跑道,跑道两边点着了火,造了小茅屋让人坐在里面,给小茅屋里面的人戴上一个木制模仿耳机,还有几根竹子模仿天线,然后期待货机降临。 所有的事情看上去都完美,形式完全一样,但是货机没有降临。
97年底微软以三亿美元收购 Hotmail 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推动众多互联网创业者效仿。“货物崇拜”的仪式就是建立某个 .com 网站,四处打广告,不断提供各种免费的服务来提高网页点击率,等等,制造一种人气旺盛,蒸蒸日上的感觉,期望有一天也被高估值收购。
区块链时代,则是发白皮书,开各种发布会,搞各种空投,造各种战略合作新闻。由于流动性的涌入,很多数字资产价格也确实被捧高,所以搞“货物崇拜”者,和真正在底层开发应用场景、增加价值者,一开始很难区分。
第三、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把全球个体经济人和机器之间的价值交换的壁垒和成本降到几乎为零。最终要达到这个愿景,需要各种基础设施的成熟和普及。
互联网的本质,是把信息搜索和交互的成本降到接近于零,并在此基础上催生了很多扩展性极高,利润极高,垄断性极强的传统经济人无法理解的新模式。但九十年代很多项目和创意,在硬件软件基础设施还没有到位,PC 和宽带互联网还未普及时就强行推出,过于超前,因此悲催地失败。比如:1996年创立,2001年破产,累计融资约八亿美元的 webvan。
2000年~2003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随着基础设施的成熟和各种成本的下降,后来涌现出来的新应用 (youtube, netflix, facebook, amazon prime, aws,iphone 等等),其发展势头之猛,规模之大,又远远超越悲观者的想象。
大量过于超前于基础设施现状,无法对终端用户直接产生价值的区块链项目,最终会凋零,催生各种悲观负面情绪。但基础设施成熟后,许多当年吹的牛,做的梦,最终会被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出现的创业者实现。
第四、行业初期,和基础设施相关的项目往往会被追捧。
比如:互联网时代,一些做服务器托管的公司如 Exodus communication 市值一度在 2000年时达上百亿美元 (Exodus 后来于2001年九月破产)。 在区块链行业,涉及到基础设施的概念,可能包括各种软硬件钱包,某种和法币挂钩等值的平价数字货币,把各种传统资产的产权与区块链挂钩,等等。
但是,做基础设施的项目,必须聚集服务于真实的需求,而不是泡沫吹起时的伪需求,并迅速构建某种事实上的垄断优势,朝价值链更高层移动,否则难免会重蹈 Exodus 当年的下场。
第五、最终判断一个项目的成败,不是空泛的讨论技术名词,而是要看它是否衍生出一种用户更多 → 有价值的创意和组件 (building block) 涌现 →应用场景更多 → 用户更多的加速发展的正反馈循环。
这样的生态级别的项目,全球最终也许最多只有四到五个,甚至更少。在早期,它的应用场景可能还不被大多数人理解,只有在若干次循环起伏,活跃用户数超越几百万后,只有亲自体验应用场景,和竞争者反复横向比较后才可以看得清楚。

区块链投资最佳路径选择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