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分辨“真年金”和“假年金” ?


如何正确分辨“真年金”和“假年金” ? 保险知识 第1张


我们提到,“真年金”是有对赌机制蕴含其中的。购买了真年金的朋友,长寿的可以从中获得更高的收益,而身故比较早的朋友则是用自己的保费给长寿的那部分人作了补贴,这也是保险“风险共担”原则的一个体现。


今天的小讲堂,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下年金险的主要类别,以及如何分辨一款年金产品究竟是“真年金”还是“假年金”。



我们在之前的讲堂中提到过,年金险就是一种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一系列现金流的保险。因此,年金险根据其领取时点、领取期限和领取金额有不同类型的区分,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搭配组合形成不同的产品类型。


1、根据“领取时点”区分年金


根据年金险的领取时点进行区分,年金险分为“即期年金”与“递延年金”两种。


“即期年金”是缴付完保费后立马就可以开始领取的年金。比如香港特区政府前一阵子推行的政府年金就是一款即期年金,65岁的投保人一次性缴费100万港币,在接下来的每个月就可以领取一笔等额的养老金。


“递延年金”则是投保人先缴纳保费,然后保费在保险公司进行一定的累积生息,获取投资收益,直至某个时点(比如投保人退休的时候)才开始领取年金。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递延年金”看作一个“定期储蓄”与“即期年金”的搭配组合,即投保人最先购买的保险产品并不是一个年金险,而是一个纯储蓄,到了要领取年金的时点,再将这张储蓄保单退保,将取出来的钱全部用来购买一份即期年金。



2、根据“领取期限”区分年金


根据年金险的领取期限进行区分,年金险可以分为“定期年金”、“终身年金”和“永续年金”等类型。


定期年金就是在投保时就已经确定可以保证领取多少年的年金产品。比如“保证领取二十年”,如果投保人在二十年后仍生存,则年金派发将终止;如果投保人在二十年内就身故了,则保险公司通常会将未来尚未领取的金额加总作为身故理赔款赔偿给保单的受益人,或者由指定的受益人继续领取,直至二十年结束。


终身年金是可以保证投保人终身领取的年金产品,投保人能活多久,年金就能领多久,因此领取的期限是取决于投保人的最终寿命的。


永续年金则是一种可以永久领取的年金形式(即可以无限期地领取下去)。市场上通常没有这种保险产品形式,但其实有一些可以终身领取的“假年金”其实就是一种“永续年金”的逻辑。


举一个例子:

有一款年金产品,10年缴费,每年缴费10万,总缴费100万,投保后每年可以领取1.5万的年金,终身领取,投保人身故或到达88岁时可以将100万本金全部领回来


仔细想一下,这张保单每年领取的1.5万年金,实际就是投保人100万本金每年以1.5%利率产生的利息。只要投保人的本金在,每年按照1.5%的利率收取利息,就可以做成一款可以终身领取的“永续年金”。上面提到的那款保险产品,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这种保险产品能够转移“长寿风险”吗?


显然不可以。否则我们根本就不用买保险了,只要把本金一直放在银行里就可以了。所以,可以终身领取的年金险,未必就是“真年金”,也有可能是这种每年派发金额很少、只相当于本金利息的“假年金”。


那么,什么样的年金险才是“真年金”呢?


没错,我们前面提到的可以保证终身领取的“终身年金”才是唯一的“真年金”。这种“真年金”每年领取的金额是远远高于本金以一定利率积存所能拿到的利息的,而且投保人活得久,所获得的收益率就越高;如果早早身故,可能就只能把本金领回来。


判断一款年金险是不是“真年金”,可以从以下几个要素入手:


首先,这个年金险是不是终身领取;
其次,这个年金险每年领取的金额是不是远高于本金以一定利率积存产生的利息;
最后,这个年金险的现金价值是不是在过了人类平均寿命(一般是80多岁)之后就会降为零,而且现金价值降为零之后还能够终身保证派发年金。


如果一个年金险产品符合了上面三个要素,那么就是一款“真年金”,否则就是一款假年金。


3、根据“领取金额”区分年金


根据年金险的领取金额进行区分,年金险有每年均衡领取的“定额年金”,还有每年递增的“增额年金”。


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定额年金对投保人而言购买力是逐渐减小的。但是保险公司经营“增额年金”的风险又很大,一旦人的预期寿命大幅增长就会出现严重的偿付问题,因此目前市面上的“增额年金”其实并不多。


如何正确分辨“真年金”和“假年金” ? 保险知识 第2张

如何正确分辨“真年金”和“假年金” ?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