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大变局,成则国民医保,败则P2P

前日,探长正在感叹百万医疗险的命运,担心会有更多“爆雷”的产品出现,没想到监管就雷厉风行地下达了《健康保险管理办法》(2019版)新规为健康险市场指出了一条明路
探长早期曾预言过百万医疗的爆雷风险,看来这层风险早已在监管的考虑之中。
新规、新形势之下,百万医疗会出现如何的变局?对咱们消费者又会有什么切身利益的影响呢?
且听探长给你分析分析~

1

巅峰之下的隐患



从来没有一种保险产品能像百万医疗一样如此受欢迎。
作为一种诞生不到三年的新险种,百万医疗凭借着低廉的价格,充分的保障迅速占领了市场,并取得了极高的美誉度。
据统计,仅2019年,百万医疗的全年保费规模就预计达到300亿,而这种产品的保费也就几百块钱而已。
这个体量,已经不愧“国民医保”的名号。
然而市场是一袭华美的袍子,光鲜之下隐藏的其实是一身的蚤子,百万医疗这个领域已经出现了爆雷的征兆:
2018年5月,原保监会发布“19号文”,对大量人身险进行整改。
认为现有的条款存在着重大风险,大批百万医疗被勒令停售,绝大多数公司采用升级的方式将老客户转移到新产品中,才防止了停售潮的发生。
2018年6月,新华社炮轰百万医疗,《一顿饭钱换百万医疗保障,靠谱吗?》,直指百万医疗销售过程中的夸大、误导行为。
百万医疗大变局,成则国民医保,败则P2P 保险知识 第1张
2018年7月,整改后遗症显现,X安人寿“健康xx”产品应保监要求下架整改,但未能承接好旧客户的升级转移,导致部分人未能成功续保,并且无法得到理赔和后续保障,被媒体曝光。
2019年8月,X祥人寿“X家保”由于不知名原因单方面宣布产品停售,拒绝续保,3000份保单失效,遭投保人集体维权。
种种迹象表明,繁荣之下,隐患丛生,百万医疗市场波澜壮阔,但也暗雷密布,一不小心整个领域都会尸骨无存

2

于无声处听惊雷



其实,早在2016年百万医疗刚出现的时候,市场上就出现了一系列的声音来提醒消费者:
百万医疗是一年期产品,存在停售风险和涨价的可能,只能当做暂时的保障,无法用来当做长期的保障。
但声音很快就被市场淹没,民众的保险需求被这种价格便宜保障充足的产品迅速引爆,当年的提醒如同香烟包装上的“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语一样,谁都知道,谁都不在意
百万医疗大变局,成则国民医保,败则P2P 保险知识 第2张
(世界上最“然并卵”的警示标语)
与此同时,三年来市场的稳定发展和相对稳定的承保情况也让人们变得懈怠。现在已经少有人把百万医疗继续当做一个不稳定的产品去看待。
在多数人的预期里,百万医疗所提供的保障已经是自己保障体系中的稳态。不少人是抱着这样的态度看待的:
①百万医疗可能停售,但可能性很小;
②百万医疗现在运行的很好,没有问题;
③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问题;
④我挑选的公司实力比较雄厚,可以运行更多的时间。
然而,随着一则百万医疗停售的消息不胫而走,将以上所有的观点打得粉碎:
2019年11月,某知名保险公司的百万医疗产品曾试图单方面宣布将停止61岁及以上人群的投保和续保。
百万医疗大变局,成则国民医保,败则P2P 保险知识 第3张
所幸后来在渠道的争取下,通知暂缓执行,虽然这款产品目前得以正常续保,但后续还能维持多久,无人能知。

这家公司实力雄厚,有自己建立的医疗网络,在医疗险领域颇有建树。可以说,无论是从公司实力、到医疗险的经验、再到细分领域的建树,大家都对它充满了信心
而就是这么一家公司用自身给我们提了一个醒:
别以为行业龙头就安全,该“爆雷”,一定会“爆”,没有人可以幸免。

3

百万医疗

“爆雷”的原罪



百万医疗的设计其实是很天才的。
一款产品太贵或者保额太低的话,就不具备吸引力,保险公司无法获取客户,也就无法获取利润;而一款产品定价过低,或者保额太高,就无法覆盖成本,也会无法获取利润;
所以保险公司喜欢卖的产品,客户往往都不喜欢;
客户想要的产品,保险公司都难以开发。
而百万医疗则通过免赔额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类产品报销额度高达数百万,但通常设置有1万左右的免赔额,需要投保人自费超过1万元后才能够赔付。
数百万的报销额度,让消费者足以转移自己不能承担的风险;
一万元的免赔额,则为保险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双赢。
但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美事儿,上一个想要做双赢的领域是P2P,想法也很美:
投资人出钱;
P2P机构把钱借给需要用钱的人;
一个吃利息,一个吃手续费。
结果我就不说了,天雷滚滚大家都懂的,整个行业都凉了。
中国P2P死亡的原罪其实是“刚兑”
世界上哪有高收益又一定不会亏损的生意,强行刚兑的结果就是风险由平台承担
平台自己是赚钱的,哪里愿意亏钱,就开始用后面用户的钱填前面用户的钱,直到有一天填不上就开始崩了。
百万医疗“爆雷”的原罪其实也很简单,“承诺续保”
百万医疗是一年期产品,从设计上来讲就是为了可以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产品价格、责任的调整的。
但事实是,所有人都关心续保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买了没生病,等到老了身体健康状况变差了不让续保了,你这不是耍流氓吗?
因此,百万医疗不得不对续保条件进行各种承诺,以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续保条款往往是这样的:
①不会因为过往的理赔情况而拒绝续保
②不会因为过往的理赔情况而单独涨价
③产品可以停售,停售无法续保
但承诺是一回事儿,现实是另外一回事儿。
数据显示:
百万医疗的赔付成本在不断增长,百万医疗产品的赔付成本在以每年15%-20%的速度恶化。
医疗通胀的存在,也让百万医疗不涨价成为了一种妄想。
百万医疗大变局,成则国民医保,败则P2P 保险知识 第4张

不能拒保、不能涨价,让面临亏损的百万医疗变成了泥菩萨,自身都难保,更何况带着消费者过河。
那就只剩下了最后一个选择,停售
不想选择坏的结果,结果就是只剩下最坏的选择
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没做好准备的保险公司不得不停售百万医疗,把后果交给同样没有准备的消费者去承担。

4

成则国民医保



当然,面对困局,保险公司没有坐以待毙,而在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P2P的死亡其实是有政策性因素的,在各种“打破刚兑”、“良性退出”、“平稳转型”的政策下,凡是能逃生的公司都逃了。
而对于百万医疗这种产品国家还是大力支持的,毕竟医保负担那么重,如果有一种产品愿意分担部分压力,国家喜闻乐见。
所以政策开始解绑了,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2019版),对医疗险的续保进行了调整:
长期医疗险(非一年期产品或包含保证续保条款的产品)可以调整费率。

1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2019版)第二十条——保险公司可以在保险产品中约定对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进行费率调整,并明确注明费率调整的触发条件。


这个管理办法给保险公司留下来了一条退路:允许涨价
即可以保证续保,又可以涨价,保险公司有了退路,就不必走投无路到只能进行停售。
除了监管的松绑,保险公司也在自救:
比如最具市场市场美誉度的【尊享e生】,就通过不断升级的方式提供各式各样高附加值的服务,并且通过这些附加服务获取利润,让产品良性运行。
同时通过升级,将客户分散在不同的“风险池”里,防范了因为“选择性退保”导致的风险池的人群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保险成本大幅增加,不得不停售的情况发生。
再比如说傍上了支付宝大腿的【好医保】,调整了健康告知和免责条款,让责任更清晰的同时,试图降低自己的赔付成本
还有X康、X夏等保险公司,将百万医疗和高利润的年金险、重疾险组合(捆绑)销售,通过别的产品打平利润
整体来看都是在降低风险,提高利润。
这是一场激烈的竞争,近3亿人的市场,每年300亿的新增保费,每一款百万医疗都希望自己能良性经营,熬到最后,占领市场成为“国民医保”。
与此同时,每一款相对成功的百万医疗都在缓慢的、用民众可以接受的方式,往中高端医疗进行蜕变,完成保障的消费升级,将被低价吸引过来的用户,转化为高忠诚度、高利润,愿意为附加服务花钱的用户,再次与用户达成双赢

5

尾声



写文章之前我曾怀着侥幸的心理去问了一个头部的百万医疗相关负责人,问到它续保的问题。
这款百万医疗有超过500万的受众,可以说当之无愧的领域巨头。
而该负责人的回答很耐人寻味:
以后的事,谁能说清楚呢?
每一个在百万医疗领域的保险公司都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没有任何信心承诺可以持续经营下去,而我们更不该抱有更侥幸的心理去看待,认为产品可以长期维系下去
也许,在监管新规下,来未来会有一批更好的医疗险产品面世,保险公司也会尽最大努力帮忙消费者做好保障的平稳过渡。
但在当下,请你做好对百万医疗“变化”的心理准备,部分产品可能涨价,部分产品可能停售(爆雷)
为此,探长也给你提供了一些实用建议:
①正确面对百万医疗可能随时停售的风险,调整预期,把它当做一种“买到就是赚到”的保障,并主动选择续保条件尽量好的产品。

②当前百万医疗仍然是个好产品,但不要只给自己一份百万医疗,配置长期的保障更重要。

③主动拥抱趋势,购买自己相应能承担的中高端医疗。
灰犀牛离你很远,但奔跑得很快,提前想好应对的方法并避开它,不会有错。

百万医疗大变局,成则国民医保,败则P2P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