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实现数字契约

【导语】在过去的一年里,比特币、区块链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热词,人人都在谈论,却又没几个人说得清。比特币是什么?区块链又是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用?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以下的文字,或许能够让你对比特币和区块链有更多的了解。
除了银行,法律是另一项很有技术含量的分工。人们订立契约,为了限制由于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变数。比特币核心技术中的区块链技术将改变契约体系,有望实现“不变之约”。
在古老的契约体系下,契约有很重要的三要素:时间、权责、权益归属。
在人类还缺乏精确的时间概念时,祖先为了对混沌的时间有截段式的记载,开始用各类天文历法对时间进行记录。因此,出现了中华的天干地支纪年历、玛雅历、天主教下的格里高利历(公元历)。历法是人类前互联网时代的“时间戳”技术,使得流淌的时间有了前后和长短的属性,同比特币的打包时间作用相同。时间也帮助繁杂的法律文书、历史记录进行编号和存档。在时间条件的限定下,权责则是契约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权益归属则为获取的权利、收付款、利益的划分等。
在智能契约中,一个租房合同在系统里可以表现为:时间【2016年10月1日至2016年10月30日】,权利【付租金的人可以租用此房】,责任【租房人不得随意损坏租房物品,否则照价赔偿】,权益归属【租房人以个人私钥付款至房主公钥钱包1L42J8t7Fz9QYchws1bQso3NvKdz6v7XeX】,合同程序【完成付款,合同生效,房屋编号***的门锁可被租房人私钥打开】。
当合同生效后,房屋的智能门锁可被租房人打开。如果房主在智能契约内设定不能一房多租,租房人也不能以此房屋编号在系统中二次订立一个合同;作为租客,如果到了10月30日而不选择续租,他个人的私钥就再也不能打开门锁;如果房屋内物品在到期时损坏被摄像头“智能”地发现,租房人的信用将会被降级,租房人同意照价赔偿、从自己公钥钱包中付款后,信用又会得到恢复。
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将实现无人化智能,实现一旦敲定,就不再受人力改变的体系。合约一旦订立,将作为数据打包进区块链中。被记录到每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中,成为无法改变的合同原本。而作为合同背书所征收的印花税,将不再成立,而费用可能变为对打包合同数据“矿工”的一种奖励。印花税是17世纪荷兰政府通过对合同进行信用背书而征收的税费,历经几百年,即使合同上贴满了印花税票,也不能阻止“老赖”故意拒绝履行合同。
传统的合同依赖于事后追究。比如,在租房中,一个房客故意拖欠房费又赖着不走,户主很难立刻将他赶出房屋,只能借助警察局、法院的力量,这需要极高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而智能合同可以通过使门锁失效、家中断电、家用电器失效等方式实现合同的自动执行。
智能合约的真正本质在于借助区块链的无法篡改和集体共识特征,使得预先写入的代码可以在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预的状态下,直接调用区块链上的数据,执行所有可以计算的逻辑功能并输出和执行结果。智能合约实现了签订合约主体间智能化的规则,实现各种复杂的逻辑功能,并通过链接货币或其他区块链,避免签约主体间的违约行为。

区块链实现数字契约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