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备案监管时间定了,P2P平台如何转型?

3天前,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开了个“重磅”会议,总结了上半年工作,规划了下半年工作。


下半年工作主要分两个部分:第3季度对现有机构将继续严格落实“三降”,鼓励有条件的平台可改制为网络小贷和消金公司。这不是新内容,是上半年工作的延续,下半年还将做下去。


第4季度的工作是整个会议最受关注的亮点:转型退出完成后,合格P2P将纳入监管试点。官方时间表一定,行业又有了盼头。


对于新的试点时间提出,有人唱好,认为备案还有望,行业有未来。有人唱衰,大部分P2P都要没戏了。今天,我也在此说说看法。


一、“备案试点”变“监管试点”,啥意思?


一字之差,意义大不一样。像开银行要有银行牌照,开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小贷公司也要有相应牌照,我们一直说的P2P备案,某种程度上有P2P牌照的意义。你获得备案,就是被国家承认的正规P2P机构。备案的P2P出事,作为家长的监管方有连带责任。所以“备案”的含金量是很高的。


“监管试点”的含金量则低很多。意思是这家平台在监管中,正在按我们的要求整改。监管方和平台的关系,相当于老师对学生的教导关系。我教过,我尽过监督的义务,但是要是它以后出事,作为老师的我是没有连带责任的。


这种改变应该怎么看待呢?直接来看含金量下降了,让人有点失望。但是你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世上没有万全之策,实际多是择中的选择。


很简单,如果真的必须要备案,一点折扣都不打,在行业风险未出清,情况还比较复杂之时要监管背书,大概率能拖到天长地久,再过几年都得不到承认。如果先来一个“监管试点”试试水,监管感受下担子有多沉,平台半个身子获得承认,投资人心理有了一点谱,总比什么成果都出不来的好。


所以对于这点进步,我认为是看好多于看空的。


二、监管越查事情越严重吗?


前两天有朋友留言问我,备案迟迟难定,是不是监管越查发现情况越严重?


我认为更准确的说法是越查发现越复杂,不是设想的那样靠几条书面上的整改方案就能解决全国各地大小台子、做各种业务的P2P的问题。


1989年上市的中国股市今年就30周年了,有老炮儿炒股30年,证监会也管了30年,大家都很成熟。跟股市比起来P2P还是个毛孩儿,借用《请回答1989》里面的金句,“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来说,我们是第一次当出借人,监管当P2P监管也没几年。


P2P在中国发展十年,无论对投资人、对平台还是对监管方而言,它都是一个新事物,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出借、发展和监管。对于未知的前途,我们应多些建设性讨论,少消费悲观言论。


三、平台们路在何方?


对于小平台,现在看监管的风向是规模小、资源少的鼓励良性清退。对于待收规模大、涉及出借人多的大平台,建议尝试转型。转型的方向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其实转型为小贷公司和消金公司难度不小,不是你想转就能转,实际上也不比你争取备案容易。


首先小贷和消金都需要牌照。2017年以来,国家收紧政策后就没有一家新公司能获得网络小贷牌照了,你想要,要么收购、要么借用。而且即使以后有幸放开,门槛也高。比如实缴资本少则过亿,多则几十亿。


比如做消金的话需要搭建场景。像你想为苹果手机购买者提供贷款服务,你就要跟苹果手机实体店、京东、天猫等线上供应平台谈业务,保证你的借贷源于真实发生的消费场景,这样从风控上讲更有可控性。而不像现在很多P2P做的是小额信贷,凭信用就可以借你钱。它要转型做消金需要花金钱和精力、人力去拓宽这方面业务。这会对资源和成本提出要求。


所以说,监管准备的这些转型之路并不好走。对于更多想转型的P2P来说,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做助贷。


P2P的资金来源是我们个人出借者,助贷的资金就是来源于机构,比如银行、比如信托的资金。现在很多大P2P平台都在尝试接入机构资金,像拍拍贷机构资金占比达20%,趣店机构资金环比增长近70%等。


现阶段主要受到“三降”的硬性规定所迫,不能从出借人那里拿钱,就从机构那里拿,多条腿走路,也可以为有可能的转型留条后路,是个好事。


最后,回到我们的话题。P2P说备案说试点说到现在,应该怎么看待这个行业?像前面说的很多,唱好唱衰在于看的角度不同。我认为官宣年底试点消息出来后,是偏看好的。对于我们个人出借配置的话,在年底之前建议短期小额。有实质名单出来后,再另作调整。

P2P备案监管时间定了,P2P平台如何转型?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