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 中国最有潜力的城市是哪个?

1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重磅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重点谈到了我国的区域政策,信息量巨大,影响深远。

我挑一下几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点分享给大家:

一、文章谈到我国区域发展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点评:我们现在一直在强调高质量发展,最高层在文章中特意提到长三角、珠三角,说明最高层对两个区域的发展现状是比较满意的,长三角主要包括:苏中南地区(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南通、泰州8个市)、上海地区和浙北地区(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7个市),合计15个地市和1个直辖市。珠三角主要是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肇庆、中山、江门)。

两个地区最大的特征是民营经济相当活跃,民营经济的增加值在长三角GDP当中的比重过半,出现了像阿里巴巴、苏宁这样的巨头企业。珠三角也不赖,这里市场化程度相当高,开放力度强,是改革开发风气最盛的地区,珠三角是新增人口最快的地区,2018年珠三角核心区人口数量比上年增加150.45万人,而且这个趋势还会持续。

最高层也提到,这些地方是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意味着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是对的,符合经济规律的都会坚持下去,看好这两个区域的未来。

二、文章提到,(我国区域)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发展优势不断增强,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解读:最高层特别提到了10个城市,赞扬这些地方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说明对这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满意。同时把这10个城市分为两类,一是特大城市,二是大城市,说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继续夯实,最近几年,一些二线城市发展势头迅猛,很多地方有“准一线城市”之称,比如成都、杭州等,但既便如此,在定位以及实际综合实力上看,还是属于二线城市的范畴。

总之,这些城市未来是相当看好的。

三、文章提到:

点评:1、文章谈到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正是顺应了人口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人口迁移的情况来看,人口变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表现为大中小城市人口普涨。第二阶段是农村人口和小城市人口向中心城市移动,同时中心城市人口由于交通、住房等压力,开始向周边小城市移动,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支点,向外扩散的空间形式。

也就是说未来经济规律和政策是支持中心城市及城市群形成的,将给这些地方带来巨大的机会,目前国家中心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此外还有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较小一些的城市群。

2、文章提到“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我的理解是这相当于默认了中国未来经济竞争力来自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人口主要聚集的区域,其他地区偏向于保障食安全、生态安全,各有分工,说白了某个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就做好农业这个工作就好了,没必要一定在这里设个厂或者造城吸引人口,一来对环境不好,二来不一定符合经济规律。

3、文章提到:“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而最近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提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世界级的提法把这个区域的定位提高了一个档次,未来这些地方将代表国家同世界主要城市群竞争,比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四、文章提到:1、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2、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根据资源条件和功能定位合理管控人口规模。

点评:未来的政策会顺应农村人口和小城市人口向中心城市移动,同时中心城市人口外溢形成城市圈的趋势,但是北京、上海等地区的落户政策应该很难放开。其他城市比如广州、深圳、南京等户籍人口仍偏低,未来继续放开应该是趋势。

五、文章提到“下一步,特别是“十四五”时期,要有新的战略性举措,推动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未来几年 中国最有潜力的城市是哪个?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