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本理财逐渐谢幕 结构性存款大火?

随着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下发,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将在2020年底正式退出理财市场。如今离约定的过渡期结束还剩下近一年时间,部分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却已经开始谢幕。

日前,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宣布提前下线保本型理财产品。

有银行顺势推出结构性存款替代保本理财产品。但实际上,结构性存款规模激增背后,变相高息揽储、宣传销售不规范、“假结构”盛行等不合规问题不断,监管也已为其带上“紧箍咒”。

1、多家银行停止保本理财业务

11月12日,交通银行在官网上发布《关于停止办理沃德薪金定投组合产品的公告》,表示为落实监管要求,将于2019年11月20日起停止办理沃德薪金定投组合产品,并提前终止沃德薪金定投组合产品协议。

(图片来源:交通银行官网)

公开资料显示,“沃德薪金定投组合”产品是由交通银行2014年推出的专属组合优惠业务,属于预期收益型产品。根据客户设定的“每月定投金额”和“每月扣款起始日”进行每月自动扣款,扣款款项存入一年期零存整取账户,一年期零存整取账户到期且本金累计满5万元后转投“得利宝·天添利 - 沃德薪金”人民币理财产品。

而早在2018年7月22日,该行就已停止办理“沃德薪金定投组合”产品的签约业务。

除了交通银行,全国首创银行理财的光大银行也于11月1日发布《关于11月30日起停止“活期宝”理财服务的公告》。公告表示,为落实监管机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相关要求,该行将于2019年11月30日起停止“活期宝”理财服务,“活期宝”余额将转回至签约卡内。

而“活期宝”是光大银行推出的一款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起点金额为5万元。在2018年5月4日,资管新规刚刚落地不久,光大银行便已经发公告暂停“活期宝”产品新增客户签约功能。

独角金融发现,去年五一过后,就有部分中小银行已经提前停售保本型理财产品。有一些银行虽然仍在发售保本型理财产品,但规模已经大大压缩,甚至停止办理签约业务来卡住入口。

2、结构性存款成“替代品”,销售端口径不一

随着银行保本理财产品被禁,结构性存款成为各银行力推的替代品。

(图片来源:光大银行官网)

在光大银行宣布暂停“活期宝”的公告中,顺势推销了自己的结构性存款。公告称,“为协助您提前做好相应的资金规划,我行新发行了结构性存款产品——‘周周存’,该产品本金安全有保障,一次签约自动转存。”

独角金融发现,当前光大银行共推出周周存2.0和安存宝两款结构性存款产品。周周存1万元起购,1千元递增,年化收益率2.4~2.65%。安存宝则根据产品不同,起投金额和预期年化收益率各不相同。

中国银保监会在今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中明确了结构性存款的定义,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结构性存款和普通存款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普通的存款是本金和利息,都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的,但是结构性存款他的只有本金。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利息是不受保护的。”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表示。

在招商银行的一款结构性产品中,招商银行向存款人提供本金完全保障,并按照挂钩标的的价格表现,向存款人支付浮动利息,预计到期年化利率为1.25%或3.48%或3.78%。

值得注意的是,挂钩标的资产那部分不一定收益。招商银行在产品说明书中提醒,“本存款有投资风险,招商银行仅保障购买金额,不保证存款利息。本存款的利息为浮动利率。利息不确定的风险由存款人自行承担。”

虽然结构性存款在会计统计口径上被划分到存款业务,但是在销售端口径却比较混乱,说法不一。

独角金融向工商银行咨询结构性存款时,客服人员直接将其称之为理财产品,在工商银行APP上,结构性存款类产品同样出现在“理财”相关板块。招商银行客服方面虽然将其称之为存款类产品,但招商银行APP上需依照“理财”—“存款”—“结构性存款”的查找路径,才能找到相关产品。中信银行APP这一产品则在“智慧存款”板块内。

黄大智分析称,“存结构性存款,它本质上是一种存款,纳入到表内进行管理。但实际上在销售的过程中,很多银行是按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来进行执行的,比如说双录,比如风险提示,但是如果对照普通存款的话,是不需要进行双录的。”

3、结构性存款戴上“紧箍咒”

自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面临着理财客户流失的风险,一般的存款产品竞争力又较弱,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自然成为揽储利器,各银行纷纷加大结构性产品的发行力度。据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12月,全国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总规模为96166.41万亿元。其中,大型银行及中小型银行的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为42806.52万亿元,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为53359.89万亿元。

不过,随着结构性存款业务快速增长,一些不合规的现象也随之出现。一方面,“假结构”盛行,变相高息揽储;业务体量与风控能力不匹配,部分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扩张过快;部分银行风险计量不准确、账户划分不适当; 宣传销售不规范等问题屡屡出现。另一方面,2019年初,结构性存款收益与票据贴现利率出现倒挂,部分企业以票据贴现资金购买高收益率结构性存款,使结构性存款成为套利工具。

针对结构性存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2019年严监管信号频频释放。

5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对于结构性存款的现存问题就有阐述,也明确了整治该领域乱象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9月,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规范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对当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乱象进行严格规范。浙江、广东等地区监管部门也对辖区内银行的“假结构性存款”问题予以指导。

10月10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保险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在银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方面,银保监会点名结构性存款假结构乱象。

10月18日,为了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对结构性存款的发行主体、销售管理、产品设计、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严格的要求。结构性存款新规给予一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银行可以继续发行原有的结构性存款,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的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

(图片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10月份结构性存款规模共98867.96亿元,较9月份减少了2373.94亿元,环比下降2.34%,同比增长43.24%,8月、9月连续两月突破10万亿规模之后,再次回落至10万亿元以下。

黄大智分析称,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假结构性存款”退出后,需要打破“结构性存款”是保本的、刚兑的这种观念,真正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其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程度较高,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衍生品交易的知识,如利率、汇率、期货、期权等,才能更好的进行理财。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银行保本理财逐渐谢幕 结构性存款大火?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