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红与黑!发行数量、募集规模齐创历史之最

ETF至今在我国已走过整整15年历程。

2004年11月25日,华夏上证50ETF发布招募说明书,公募市场首次引入被动投资。同年12月30日,华夏上证50ETF正式宣告成立,由此揭开了中国ETF市场的帷幕。

从发展速度来看,自去年以来,我国ETF市场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11日,我国境内挂牌交易ETF共计241只,总市值约6700亿元。

而2018年、2019年这两年来新成立的ETF数量占15年来全部数量的41%,发行总份额已超过半壁江山,达到52%。

今年以来,ETF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基金份额同比增加超过四成。同期,上交所ETF资产规模比2018年增加了1519亿元,增幅30%。

2018年,沪市ETF规模比2017年增长了44%,份额激增长93%。2018年全年,上交所各类ETF的交易总额超过7万亿。

据上交所产品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叶武11月22日在第十三届指数与指数化投资论坛上表示,截至目前,沪市股票ETF分为五大类。其中,宽基ETF多达48只,规模2000多亿元;行业类ETF合计43只,涵盖了金融地产、原材料、工业、消费、医药卫生、信息技术、军工等九个大类。

此外,主题类ETF累计25只,主要包括科技、5G、央企改革、长三角、湾区等主题;SmartBeta ETF共有13只,包括价值、红利、低波动等类别。另外,增强型ETF正在开发中。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参赛者加入进来,国内ETF市场的“赛道”也变得愈加拥挤。特别是宽基指数ETF更是成为基金公司切入这一领域的起步产品。“短兵相接”背后,ETF产品费率战硝烟四起。

年内新增规模或超二千亿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21日,随着鹏华中证500ETF宣告成立,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各类ETF产品达70只,募集规模已近1600亿元,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募集规模均创造了公募市场历史之最。

在今年以来成立的这70只ETF产品中,不仅有上证50ETF、中证500ETF、创业板ETF等宽基指数产品,还有消费50ETF、银行ETF等细分行业ETF产品,也有国企一带一路ETF、央企创新ETF、日经225ETF、期货ETF等特色产品。如年内就有10家基金公司参与发行21只行业主题ETF,主要涉及消费、科技等行业。

ETF行业和宽基指数的覆盖情况(截止2019831)

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量化与配置分析师赵文荣认为,“从盘面流动性冲击的角度,日均成交额是否达到3000万元是ETF交易是否活跃的规模门槛来计,当前活跃ETF近50只,ETF覆盖市场板块较为完备。”

其中,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创业板指、上证180、深100、创业板50、中小板指等核心宽基指数都有流动性活跃的ETF覆盖;非银金融、军工、医药、消费、银行、信息技术、环保、传媒等大市值或高波动行业板块也都有流动性活跃的ETF覆盖。

截至目前,ETF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基金共计有28只。除货币型ETF外,南方中证500ETF、华夏上证50ETF两只权益类ETF规模均在400亿以上,年内轮流坐庄,难分伯仲。

行业ETF中,国泰基金旗下行业ETF则占据绝对优势。其中,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规模位列行业ETF首位,达101.03亿元,华宝中证科技龙头ETF、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分别以65.07亿元与59.43亿元的规模位列第二、第三。

新经济e线注意到,当前ETF扩容的火热势头仍在延续,迄今多达20只产品正处于募集中,均有望在年内成立。

业内普遍预计,若按照今年新成立ETF产品23亿元的平均募集金额计算,2019年ETF新增总规模将再上一个台阶,新增规模或超过2000亿元大关。

此前,上交所副总经理刘逖在“十五年十五城”ETF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上交所上市的ETF超过170只,标的资产包括股票、债券、货币、黄金以及境外资产。其中,比较有影响的跨境ETF有标普500ETF、纳斯达克ETF、德国DAX30 ETF等。

刘逖透露,近期上交所还会发行以英国和法国的股票为基础资产的产品以及日本、香港的产品,这些都将比较好的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

“今年,在各界极为关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上交所和基金公司及时推出了科技ETF、5GETF这些主题ETF,有效对接了科技创新行业。”刘逖称。

下一步,上交所将持续扩大ETF标的范围,完善ETF布局,未来或将推出科创板ETF。上交所鼓励基金公司开发更多行业ETF、主题ETF、跨境ETF与Smart Beta ETF,研究推出增强型ETF与主动型ETF,探索与更多市场进行跨境互联互通。

同时,还将积极探索创新产品,如基于原油或铜等的商品期货ETF、基于商品期货合约的杠杆/反向ETF、外汇ETF及其他创新型公募基金。

此外,上交所正在研究开发ETF理财平台。ETF理财平台是为银行、第三方销售机构等客户在不开设证券账户的情况下通过交易所直接投资ETF的平台,并引入基金做市商在平台提供双边报价和询价服务,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过度营销引爆负面效应

不过,新经济e线注意到,ETF市场飞速发展背后,部分基金公司一度将上市公司大股东股份换购ETF视为规模增长利器,以致于超额换购的现象屡屡发生。与此同时,基金公司过度营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被引爆。

ETF换购本无可厚非。所谓ETF换购是ETF特有的一种发行方式,即在ETF基金的募集期内,持有该基金成份股的股东,以所持成分股直接换取该基金份额。与用现金认购基金份额的模式相比,换购方式是用手中的成份股换取基金单位,相当于“以物换物”,这也是其他基金不具备的特点。

在ETF换购中,换购比例限制是核心。ETF基金追踪某个标的指数,各成份股占基金资产的权重应基本是个定数。若换购ETF成份股超出构成比例,导致ETF基金资产与标的指数出现较大偏离,此时基金经理将被迫调仓,卖出大股东换进来的超额部分股票,买入标的指数其他成份股,这将带来额外的换购风险。

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而言,其认购的ETF只待上市之后将基金份额套现,股票就变成了现金,也就相当于顺利完成了一次减持。不仅如此,ETF在二级市场交易还可以免征印花税,ETF的交易佣金通常也低于股票的交易佣金,其减持成本更低。

但对于用现金认购的ETF持有人来说,不仅要承担超额换购股份卖出导致的印花税、佣金,还要面临不小的冲击成本,的确有违公平。

如博时基金旗下的博时央调ETF就是一个典型。该基金成立于2018年10月19日,规模为252.22亿元,占2018年ETF发行规模的比例接近25%,但一年以来的运作并不理想。

究其缘由,博时基金接受了远超成分股比例的个别股票或许是关键。根据中国石油(601857.SH)2018年年报,2018年10月12日,中国石油集团合计以11.33亿股公司股份认购博时基金等三家公司的ETF份额,其中博时央调ETF获得4.53亿股的认购。

此前,在3只央企结构调整ETF跟踪的中证央企结构调整指数中,中国石油权重为2.87%,位列第8大权重股,但2018年年末中国石油占银华央调ETF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高达22.12%。同期,占华夏央调ETF和博时央调ETF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分别也有17.55%和15.60%。

截至今年11月22日,博时央调ETF净值为0.9484元,今年以来的回报率为3.66%,在同类509只基金中排名482位。其成立以来的回报率则为-5.16%。统计数据表明,尽管2019年第三季度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但该基金自成立以来却远没有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事实上,近期,超额换购ETF后再变相减持的不良现象已受到监管层的重点关注。先是监管部门出台了窗口指导意见,紧接着沪深交易所也双双表示将监管ETF股票认购行为。具体来说,上市公司大股东、特定股东认购ETF份额使用的股份,计入减持新规规定的减持额度,即相关股东认购ETF份额所支付的股份和其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的股份合并计算,不得超过当期可减持的股份额度。

另据媒体报道,部分公募基金因涉及ETF换购事宜而被监管层点名处罚。某公募基金人士称,近期会里开会点名了几家公司,说要进行处罚。此外,据了解,还有不少基金公司被要求退掉了很多已经换购ETF的股份。

11月19日晚间,视觉中国(000681.SZ)公告称,股东陈智华、高玮决定放弃以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参与认购鹏华中证500ETF基金份额。

资料显示,视觉中国在中证500指数的权重仅0.22%,按11月19日收盘价21.58元计算,两位股东合计换购150万股需3237万元。按照监管层要求,换购的股份不得超过公司股票在指数中的权重,照此计算,鹏华中证500ETF的募集规模必须至少达147亿元才能满足换购条件。

此前,网宿科技(300017.SZ)、航发动力(600893.SH)、四维图新(002405.SZ)三家公司均公告,公司股东相继拟放弃以所持相应股份认购富国科技50ETF、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份额。

“赛道”拥挤大打费率战

无疑,资产规模和流动性是ETF产品的“命脉”。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ETF“赛道”愈加拥挤,为了争夺市场份额,ETF产品开始大打费率战。

以沪深300ETF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正在发行沪深300ETF产品的基金公司就有泰康资产、天弘、民生加银、华安、汇添富5家。其中,汇添富、华安、民生加银基金旗下沪深300ETF产品给出了当前业内最低的费率组合:0.15%管理费+0.05%托管费;泰康资产旗下沪深300ETF管理费也给出了低于主流ETF产品的管理费率。

此前,从8月28日开始发售的国联安沪深300ETF发行还延期一天,刚刚于11月19日结束发行。该基金给出的管理费率为0.3%,也低于股票ETF市场0.5%的平均管理费率。

新经济e线统计发现,除了上述6只加入费率战的沪深300ETF以外,在现有10只沪深300ETF存量产品中,费率最低的易方达沪深300ETF也是“0.15%管理费+0.05%托管费”的费率结构,工银沪深300ETF管理费率为0.45%,而华泰柏瑞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等8家公募旗下沪深300ETF仍维持了“0.5%管理费+0.1%托管费”的费率结构。

各类型基金规模加权平均管理费率

申万宏源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ETF 发行人之间费率整体差距不明显,更低的费率可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基金公司应把降低费率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如美国先锋基金凭借低费率核心优势,后发制人,在美国市场份额增长最快。自2001年推出首支ETF 产品,低费率成为其核心竞争力,2017 年末ETF 规模0.86 万亿美元,近10 年CAGR 高达35%,在美国ETF 市场中份额快速提升,2007-2017 年从7%提升至26%。

此外,国内ETF产品同质化,尚未出现被动管理绝对巨头。从美国ETF发展的经验来看,提前布局丰富而全面的产品谱系,ETF 基金先发优势显著。

如贝莱德基金2009 年收购BGI 后发展iShares 品牌,奠定了今日ETF 王者之位。美国、海外双管旗下,目前旗下ETF 产品布局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当前ETF 总规模2万亿美元,为先锋的2 倍,为道富的3倍。

据悉,贝莱德基金提供了涵盖所有资产类别的ETF 产品。其中iShares 核心系列产品资产加权平均费率仅不足0.7‰,为投资者提供了极大的选购便利;此外公司积极布局Smart Beta 产品,该类产品费率为公司核心系列产品的4 倍,也比行业平均水平更高。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指数基金、ETF 基金产品费率多年来下降明显,部分公司甚至推出零费率的产品,价格战的背后实质是各家公司通过做大客户数量与AUM,提高市占率,而更多通过提供咨询服务与其他多元化服务来获得收益。如先锋基金和贝莱德基金均在投资咨询或风险管理方面有较强的服务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长远看国内ETF产品的费率仍有下调空间。从海外情况看,先锋基金旗下ETF产品合计费率一般在0.03%-0.04%,贝莱德基金旗下ETF合计费率一般为0.05%-0.3%。从产品看,费率最低的产品基本都是标普500ETF,但还有个别产品掀起费率战,比如罗素1000ETF等。因此,国内ETF产品费率还有降低空间。

不过,另有公募量化部门人士表示,目前国内还不具备大规模降低股票ETF管理费率的条件,部分创新产品或重点营销产品可能在配合基金销售而降低费率,这个市场还需要呵护,不能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

外界预计,下一步,ETF产品头部公司或将成为继续推动费率战的主力军。鉴于ETF产品规模超越盈亏平衡点后,其边际成本就会下降,这类基金公司就有充裕的空间打费率战,从而将弱小的竞争者挤出市场,以确定其霸主地位。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ETF红与黑!发行数量、募集规模齐创历史之最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